图片ID:
5955937
图片尺寸:
3070*2044
图片大小:
4055.00
KB
上传时间:
2015-06-17 09:40:26
图片说明:
蔡老有4个儿子,大儿子在新昌老家领低保度日,三儿子从小被人抱走领养,四儿子出生便夭折,只有二儿子一家陪在他身边。其实说来,蔡老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也分别有69和61岁了。
总说明:
来到浙江临安於潜镇东部后,我们的车子开上了山路,路很破,只有一辆车的宽度,地面是碎石和黄土,下过雨后坑坑洼洼的,两边爬满了草木。很短的距离,我们开了好几分钟,这样的路普通小轿车真有点吃不消。 山上住着一段活着的历史。蔡凌云少校,黄埔军校17期的抗战老兵,和日本兵杠过正面的英雄。97岁的他,如今依然健硕。 也许是得知我们要来,蔡老特意“打扮”了一番,他穿了一件很新的白色条纹衬衣,外面是深蓝色粗布外套,胸前有“抗战老兵”四个字,字下面挂着4枚已经饱经风霜的勋章。 蔡凌云1919年出生在杭州临安,祖籍浙江新昌。而他的舅舅是广东人,鼎鼎大名的19路军军长蔡廷锴。7岁时,蔡凌云跟着舅舅,去到了西安。 蔡凌云回忆说,在西安那几年,是一生中最舒坦的日子,由于是将门之后,荣华富贵自是不在话下,“那真是天堂一样,想吃啥都有。”国难之下,在西安当惯了大少爷的蔡凌云毅然从军,报考了黄埔军校。 时光过去80年,如今近百岁的蔡凌云的很多记忆都已经模糊,但有那么一段却丝毫没有褪色,蔡凌云讲起它,激荡之情不亚当年,宛如隆隆的炮火声传来。 潼关地处陕、晋、豫三省交界处,谷深崖绝,山路高狭,自古就是交通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日本疯狂进攻中国之时,自然也打上了潼关的主意。 1937年11月7日,日军派战机第一次轰炸潼关,次年,日军再度来犯,董钊率第28师紧急驻防潼关。为躲避战火,约2/3潼关居民背井离乡,迁出了潼关。蔡凌云在黄埔军校毕业后,马上就到部队服役,编入127师501团,后随部队加入潼关的防守。 1944年,岗村宁次率14万日军西进,他们的目标是先攻河南,再过潼关,直取西安,然后延川陕公路南下,逼近中国当时的首都重庆。至1944年5月25日,在37天的时间里,日军攻陷了38座城市,潼关不可再失。 “嚯!仗打得可惨嘞!”97岁的老人突然提高了音调,精神头也旺盛了许多。“我当时是501团的重机枪连连长,和日本兵正面对抗过的。” 蔡凌云讲到,当时在一个500米高的山坡上,军民一起挖了战壕,大概1.5米深,70厘米宽,大家的吃喝拉撒全在战壕里。每个人斜挎一个长条包袱,里面是炒米,饿了就着冷水吃两口,便是一顿饭。 “日本兵厉害,天还没亮,大炮就打来,我们只能赶紧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