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鹰潭:耗巨资垃圾处理新模式遇尴尬 农村环境依旧脏乱差

图片ID: 5387234
图片尺寸: 1339*2000
图片大小: 1126.00 KB

上传时间: 2009-08-02 00:00:00
图片说明: 夏埠镇虎岭村,花费巨资建造的垃圾焚烧炉(造价5000元)因为设计缺陷,根本无法使用。村民将拖来准备焚烧的垃圾抛弃在竹林中,再次造成污染。

总说明:

    2009年8月2日,江西鹰潭夏埠镇毛元村的一个孩子从村前的一堆垃圾前跑过。记者在该村看到,该村村前屋后,垃圾遍地,脏乱不堪。而早在去年,当地政府推广所谓““2+5”模式,旨在处理农村环境问题,但是因为遭遇种种问题,收效甚微。该市农村环境依然恶劣。
      
    “2+5”模式源于2008年8月该市实施的“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其核心内容是,农户“121”(一个分拣回收品的袋子、两个分类垃圾桶、一个沤肥窑),村庄“111”(一座垃圾焚烧炉、一座晾晒池、间回收品储藏房),保洁员“1111”(一辆垃圾车、一把钳子、一把铲子、一把钩子)。但这个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导致模式成为形式。如江西鹰潭夏埠镇毛元村,因为雇佣的保洁员领取不到报酬,于是辞职不干。该村依旧垃圾遍地。夏埠镇虎岭村,花费巨资建造的垃圾焚烧炉(造价5000元)因为设计缺陷,根本无法使用。村民将拖来准备焚烧的垃圾抛弃在竹林中,再次造成污染。在鹰潭白露工业园区窑上村,因为垃圾在焚烧时散发出的恶臭和浓烟,不少村民纷纷反对将垃圾焚烧,形成二次污染。新修的垃圾焚烧炉成了摆设。

    据了解,当地在推广此模式时,要求村村达标。一时间,当地到处兴建外观与大跃进时期的炼钢炉一般的垃圾焚烧炉。鹰潭辖区内,几乎每个自然村都有一座。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被市民戏称为“垃圾大跃进”。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39或021-6351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