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锦屏平秋镇:一个村庄和他们的“五瓣”公章

图片ID: 4522204
图片尺寸: 2005*3008
图片大小: 434.00 KB

上传时间: 2007-12-01 00:00:00
图片说明: 由5名村民代表共同“掌权”的“五合章”。

总说明:

    村主任去县农业局开一个扶贫工作会议,“因为工作需要”,他买了一包11元的黄果树香烟,另外花7元钱吃了一顿饭,去的车费没要求报销,打算报销一张10元的车费。有村民代表质疑说,“你买香烟这个事情说不楚”,不同意报销28元。村主任当时很气愤,顺手就把票撕毁了。

    这是记者近日在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了解到的一幕。该村把审核财务的一枚印章分成五瓣,分别由5名村民代表各掌管一瓣,经他们审核同意后把梨木合起来盖上,村里花出去的钱才能报销。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五合章”改变了过去“一支笔”的做法。

    “这是一针见血的民主,真正有效的民主,看得见摸得着的民主!”一位学者如此说。历史以来,不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给不自觉的村干滋生腐败的土壤。有人认为,从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来看,“五合章”的做法就是在“管理民主”的最好注释。可是,作为提议人并公章的雕刻者的谭洪源,当初并不是很清楚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公章上加上“民主”一词?在他朴素的逻辑里,“民主就是为了实现大家的意图”。

                                   被村民逼出来的“民主理财”

  11月末的贵阳,虽然已经是仲秋,但是暖暖的阳光不逊春日。中午12点,记者驱车南下,出凯里,进三穗,生长于崇山峻岭之中的林木,随时划过车窗,经过9小时的颠簸后,记者终于抵达贵州省锦平县平秋镇圭叶村。圭叶村坐落在一座数百米的高坡下,包括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也无法准确说出大山的名字,他仅仅介绍说,按照当地侗家人的称呼,叫“勤美队”(音)。几十户人家就住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在侗语中,人们把小溪称之为“圭叶”,圭叶村名字由此而来。
  
    锦屏县是贵州的木材大县,大约30万件的“锦屏林契”是保存下来的文书,被誉为我国继故宫博物院的清代文献和安徽“徽州艾书”之后的第三大珍贵历史文献。村民们并不清楚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仅仅依照靠山吃山的理念,利用大量相对廉价的木材,家家都把一栋栋两三层的房屋依岸而建,基本都是木质结构。修建得很漂亮的小木楼,经过风雨的腐蚀,房屋的瓦片和木板基本和山林融为一色。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是一个国家级的一类贫困村,人均收入还不到1000元,基本靠打工获取,再加少量养猪养牛的“刀耕火种” 所得。全村86户347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39或021-6351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