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ID:
4272536
图片尺寸:
1333*887
图片大小:
542.00
KB
上传时间:
2007-05-28 00:00:00
图片说明:
要去主人家演奏,常常要走很远山路,路上在廊桥中歇一会.
总说明:
刘官胜父子闲时,在家看乐谱研究如何演奏。“咚唝、咚唝……”,14岁的刘清勇坐在一根木凳上,目不斜视地敲起二鼓。伴随着这干脆利落、铿锵有力的鼓点,旁边四五位长辈手中的马锣、钹、大锣、钩锣、釵子等乐器次第跟进,一曲《梁山癞子》让山谷里热闹起来。 这是5月18日,重庆梁平县龙门镇花庙村。受村民唐良厚的邀请,52岁的刘官胜带着他的癞子锣鼓队,到唐家助兴。大山里的村民们循声而至。 600年不衰的民间器乐 在群山环抱中的梁平县,有“蜀人朝山,锣鼓喧天”之说。癞子锣鼓是梁平县境内流传600多年而不衰的,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器乐。据梁平县文化广播站站长谢明友介绍,癞子锣鼓因创始人的绰号叫“癞子”而得名。 每逢节日盛会、婚丧嫁娶等,当地人总爱用癞子锣鼓来渲染气氛。2006年6月,癞子锣鼓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袭5代的锣鼓世家 刘官胜带领的癞子锣鼓队,在龙门镇附近很有名气,每年的演出多达一两百场。在今年3月的梁平县第二届癞子锣鼓抢彩展演赛上,刘官胜父子代表龙门镇参赛,在全县22个乡镇30支锣鼓队中,一举夺魁。 刘官胜6岁便师从父亲刘顺金学习癞子锣鼓。刘家是癞子锣鼓世家。从其曾祖刘天阳算起,到他的儿子刘清勇这代,他家已把癞子锣鼓的手艺“世袭”了五代。其家里的另外三兄弟刘官银、刘官友、刘官应也都继承这一“衣钵”,组建癞子锣鼓队。他们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节就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参与演出。 据梁平县文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该县已收集整理癞子锣鼓曲目50多个,并正在做进一步研究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