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ID:
4001869
图片尺寸:
2078*2910
图片大小:
381.00
KB
上传时间:
2006-11-08 00:00:00
图片说明:
卷羽鹈鹕再次光临黄河三角洲。
总说明:
有着长长的扁平大嘴,外貌粗壮肥大,看上去甚至有些笨拙,橘黄色的扁平大嘴更是与众不同,这就是世界濒危鸟类——卷羽鹈鹕。2006年11月5日,这种世界濒危鸟类再次光临黄河三角洲,成为湿地之城——东营市的一道亮丽风景。2005年10月,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曾首次发现2只迁徙的卷羽鹈鹕,2006年11月份,据保护区科研人员的最新野外调查统计,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有13只卷羽鹈鹕仍在迁徙停留,成为目前发现的卷羽鹈鹕亚洲最大的迁徙停歇地。 据介绍,卷羽鹈鹕有两个迁徙种群:西部种群在南欧及中亚繁殖,冬季在地中海沿岸、波斯湾、印度一带越冬;东部种群在蒙古繁殖,到中国东部与南部越冬,在朝鲜和日本偶有记录。在20世纪80年代,长江流域有越冬记录,但近几年非常罕见,总数量仅在30只左右,这可能是亚洲东部最后仅存的一群。 卷羽鹈鹕是一种大型水鸟,体重10—12千克。在迁徙和越冬期间,卷羽鹈鹕栖息于沿海海面、海湾、江河、湖泊、河口以及沼泽地带等,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卷羽鹈鹕数量稀少,已被列入ICBP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是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二类保护动物。 卷羽鹈鹕喜欢生活在大水面、人为干扰少、生态条件优越的环境中生存,由于对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在中国发现的野外种群也极为罕见,它再次现身湿地之城——东营市,与东营市重视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有极大关系。1999年以来,黄河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对黄河水资源实施统一调配,保证黄河下流不断流,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充分利用淡水资源充足的条件,从2002年起大力实施了生态恢复工程,仅在大汶流管理站内就实施了5万亩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工程。2006年,保护区又组织实施了10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建设,该项目被列为东营市“双十”工程之一,得到了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保护区积极筹备建设,并提前竣工完成。13只卷羽鹈鹕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迁徙停歇,证明了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的成就,成为东营市生态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优良的生态环境引来众多的珍稀水禽来此栖息、停留。近期,台北野鸟会、北京观鸟会、自然之友、绿家园、《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野外俱乐部等众多团体和组织纷纷到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观鸟类、户外旅游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