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普陀山多宝塔被国务院列为“国保”

图片ID: 3809094
图片尺寸: 2304*1728
图片大小: 1004.00 KB

上传时间: 2006-06-04 00:00:00
图片说明: 普陀山多宝塔。

总说明:

    近日,国务院下发国发〔2006〕19号文,核定文化部确定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080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106处),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浙江普陀山的多宝塔名列其中,这也是由国务院核定、文化部确定的第六批“国保”名单中唯一的“千岛名城”舟山籍“国保”。 多宝塔是普陀山唯一保持原貌的最古老的建筑物,原先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与法雨寺中明朝南京故宫唯一存世的宫殿建筑九龙殿和杨枝庵中根据初唐著名大画家阎立本绘的观音画像刻成的杨枝观音碑,合称为“普陀山镇山三宝”。 
    位于风景如画的普陀山海印池旁的多宝塔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而定名,建于元代元统年间(公元1333——1334年)。此塔全用太湖石砌成,呈方形,四面五层,高18米,底边宽12米,塔上身三层四面各镂古佛一尊,瑞容妙丽,挑台面栏柱刻有护法神狮及莲花,四周栏下雕有龙首20个,张口作吐水状,造形生动,具有浓厚的元代建筑特色。康有为曾在塔院内假山石上题留“海山第一”四字。每到清晨,附近普济寺等古刹传来钟声,更增幽静,这就是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的“宝塔闻钟”胜景。
    建筑风格独特的普陀山多宝塔为当年原宝陀观音寺(今普济寺)住持孚中禅师所建。孚中禅师在建此塔时曾得到元朝皇太子宣让王的资助,故此塔称太子塔。据传,元代时普济寺与对面的梵山之间,是一条长长的沙滩,紧连百步沙,面临大海,潮水一涨,滔滔白浪就会涌到普济寺山门跟前。到了农历八月大潮汛时,更是风狂浪高,飞沙走砾。这给清静的普陀山带来了不少灾难。有一年中秋节期间,元朝皇太子宣让王到普陀山游山玩水,一天夜里,正当他兴致勃勃地坐在普济寺山门前听潮赏月,突然一阵狂风把他吹倒在地,他那顶太子帽也被狂风刮到了海里。太子惊恐万状,忙问住持孚中禅师:这是何物作怪? 孚中禅师见太子动问,便告诉他说:山门前的沙滩下蛰伏着一条小怪龙,每到中秋节时它会喘气、打滚,舒展一下龙身,引起山上起风,海上掀浪,给人们带来祸害。
    太子听了,大吃一惊,急忙问道:“小龙如此作孽,如何是好?”孚中禅师说:“要镇住孽龙并不难,只要建一座塔就可以了。”太子高兴地说:“此法如行,我愿奏明父皇,传旨造塔,镇住孽龙!” 孚中禅师连忙合掌施礼道:“太子若愿造塔,真是菩萨有灵了!”第二天,孚中禅师带着几个泥工匠,来到梵山口的沙滩上,抓住泥沙放到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39或021-6351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