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ID:
3415869
图片尺寸:
2304*1712
图片大小:
824.00
KB
上传时间:
2005-04-20 00:00:00
图片说明:
刘锡铭子孙今年清明节祭扫抗日阵亡将士。
总说明: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纪念抗战胜利,缅怀抗日英烈,愤怒控诉声讨日军侵华滔天罪行的日子里,安徽省东至县人民还深深怀念一位已故的民间老人,他的名字叫刘锡铭。刘锡铭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支援抗日,不惜变卖田产,购买棺木,雇请和组织当地民众,掩埋300多具暴尸野外的抗日阵亡将士遗体,他的这一善举受到了当时国民政府的嘉奖,并在民间传为美谈。 刘锡铭是东至县尧渡镇良田刘村刘氏族长,此人知书达礼,深明大义,抗战期间,当战火燃烧到东至边境,他积极支援抗日。1938年6月13日,日本侵略军强占了江西彭泽县马当要塞,继而向安徽腹地进攻,把魔瓜伸向了东流,至德成了抗战后方,由于良田与马当、香山仅一岭之隔,各村庄都住有国民党抗日后备部队,刘锡铭主动让出自己的住屋,给部队做野战医院,自己带着族人隐居深山。由于日军攻势猛烈,国民党军伤亡惨重,从前线抬回来的伤病员很多,撤退时,有300多人由于来不及转移,以致全部壮烈牺牲。当局势稍稍平息后,刘锡铭从深山回到良田,只见横尸遍野,血流成河。他怀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对阵亡将士的无比崇敬,立即以族长的身份,号召乡亲们掩埋抗日将士的尸体,不能让抗战英雄暴尸野外。他自己带头捐款、捐物,和乡亲们一道搜寻良田附近的国民党阵亡将士的尸骨,后又将尧渡、梅城一带的尸骨残骸和东山村漆树脚下被国民党杀害的老红军遗体,一并安葬收埋在刘村对门朝山脚下和下首刘家岭上,共有365冢,对有名氏牺牲者,通过逐一登记造册,用青砖刻成阴父埋在坟前做碑记,对无名氏牺牲者,通过登记编号,埋在有名氏坟冢下方,竖立一块八尺高的青石碑,上面刻柳体阳文,碑文是“抗日阵亡将士之墓”,旁建八角凉亭,以供百姓凭吊。在此期间,刘锡铭和乡亲们一起收尸、做棺、挖坑、掩埋,并自己捐出一副柏木棺材安葬一位阵亡的营长,还亲自到黄柏、乃滩等深山购买松木加工棺木300余副,由于天气炎热、尸臭难闻,加之兵荒马乱,收殓工作困难很大。为此,刘锡铭雇请了戴玉江、刘银保、刘伯忠三人担负收殓掩埋工作,一切费用由他家支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才将阵亡将士遗体掩埋完毕,为此刘家欠下了巨额债务,只好变卖部分田产抵偿。 民国三十一年,原国民党川军146师437团政训室少校政训员陈克华得知此事,亲赠刘锡铭青长褂一件和银质奖章一枚,奖章背石刻有:“锡铭老翁,掩埋忠骨三百余具,特囎衣一囊,以示褒勉。陈光华赠”。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