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ID:
3274031
图片尺寸:
1070*1575
图片大小:
181.00
KB
上传时间:
2004-09-05 00:00:00
图片说明:
收藏于日本京都东福寺的南宋“明州碧山寺水磨样” 图。
总说明: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描述浙东水碓昼夜舂米的侍句。 8月31日下午,记者接到余姚大隐镇一热心读者电话后,驱车来到该镇下磨村,见到经修复后的古老水礁,水礁保持了昔日原样,由滚筒、水叶片、打板、轴杆、捣臼子等部件构成。又发出了碓声“吱呀---咚!” 、“吱呀---咚!”......节奏强烈的舂米声。 根据考证,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杵就是水碓的前身。我国在汉代时已发明了利用水力舂米的水碓,可见它的存在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但普遍使用的是水流在木轮下的滚动式水碓,而浙东四明山区,先民利用当地山区特有的地形和溪流自然条件,发明了溪水从木桶上方冲动的滚桶式水碓。据传,下磨汪大猷在南宋年间(绍兴1145)考中进士后,官至史部尚书,他回乡时遣工匠制作了一种以水作为动力的水磨(水碓),后人遂将该村称之为“汪家水磨”。(村名因此得名) 据史料记载,解放前大隐镇共有水碓56处,其中用来磨米的水碓6处,磨蚊香木粉的水碓50处。据当地老农翁如良介绍,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下磨村农民用水碓磨蚊香木粉销往上海、宁波等各地,木粉销售收入占到山村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后来随着农业产业改革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水源环境的变化,一直到上世纪末水碓才完全退出了山区农民的生活。 今年4月,日本学者术村上博优先生受京都东福寺之托,前来宁波查找该寺收藏的“明州碧山寺水磨样”中的水碓,即与大隐下磨村一山之隔的鄞州区横街镇翠山寺的水碓,但因翠山寺早已废毁,同样的水碓仅存于大隐下磨村。 据村上博优先生介绍,图样中的水碓曾是南宋时代许多山区寺院和民间经常使用的机械,由当时日本入宋僧人绘图传到日本并仿制的,从此日本寺院和民间才制作精细的粮食和茶叶制品,水磨即水碓的图样如今己成为日本东福寺、永平寺和大成寺镇寺之宝。村上博优先生还说:他将于今年11月带领日本有关学者到余姚大隐寻看滚动式水碓,这是浙东古代的优秀水利水力科技结晶,成为中日二国文化交流的最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