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ID:
2667734
图片尺寸:
4928*3264
图片大小:
1680.00
KB
上传时间:
2013-06-27 00:00:00
图片说明:
2013年6月21日,广州沙面处处古树参天,这是沙面三街环抱在一起的几棵古树。
总说明:
广州沙面建筑群为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租界建筑群。沙面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22.26万平方米。这里原是一片沙洲,南临白鹅潭,北面与沙基(今六二三路)相连,是渔民小艇聚集之地。明代曾在此设“华节亭”(码头),管理外商货物进出。清代中叶在此修建西固炮台,拱卫城池。1859年,英法侵略者凭借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由中方出资雇工在北面挖人工河即沙基涌,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近似刀形的沙面岛,供英、法等国租用。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等,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建筑物有早期的英法殖民地风格、中期的仿古折中主义风格和中后期的早期现代主义风格,对广州近代建筑有着重要影响。 沙面是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建国后广州市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管理。目前,沙面保留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建筑53座,还有道路开阔、古树参天的优美的建筑外部环境。该建筑群于1990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1996年1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6月,沙面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