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匠心“造”琴

图片ID: 12033415
图片尺寸: 3392*4464
图片大小: 2912.00 KB

上传时间: 2023-04-29 21:55:19
图片说明: 2023年4月29日,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聚源巷紫竹林京胡琴社,贾国民通过敲击竹筒听其发声为担子配音筒。

总说明:

紫竹林京胡琴社的门是虚掩着的,进得门来,迎面桌上堆放着五六个刚刚打磨好的竹筒,锉刀、刨子、刻刀等各色工具散落在工作台上,京胡手工制作艺人贾国民正全神贯注地给担子配筒 ,只见他用耳朵抵住一只竹筒,轻敲几下,脆生的竹材嗡嗡作响,“这个料子不错,杂音小。”贾国民转动着竹筒,眼中流露出无法掩饰的热爱。

今年65岁的贾国民家住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聚源巷,自幼就对音乐有着丰富的兴趣,8岁时便会吹笛子、吹唢呐,参军入伍在部队学习了乐器、乐理知识。工作后,贾国民却从事着与音乐毫不相干的财务工作,但爱好音乐一直没落下。

爱上手工制作京胡,是在2010年,因为他和京剧票友接触多,经常发现京胡常常会出现皮子“跳井”、马尾断裂等问题,但聊城没有修京胡的,一遇到问题,票友们就要跑去北京济南修理,很麻烦。因为有制作其它乐器的经验,抱着试试的想法,贾国民开始维修京胡。没想到,这一试,却让他由维修到制作与京胡结下了不解之缘。

“刚入门时,锉刀、手钻、磨具这些准备性工作就足足学习了三个多月,练到手连碗筷都拿不稳。”贾国民伸出双手,多年练就的手艺,让他的指尖手背都布满了老茧。

一把京胡,除了琴轴、担子、音筒、弓子和琴弦,几乎就没有神秘部件了,但手工制作起来,却非常讲究,从选材到制作完成,大大小小需要70多道工序,每一步制作工序都会影响京胡音色的上限。制作流程十分复杂,贾国民却操作得有条不紊,为保障京胡品质,所有部件的尺寸都要精确到毫米。

能够根据演奏者的要求和演奏习惯,打造富有个性的京胡,是贾国民最大的追求,从材料选择、配件把握到工艺设计,处处体现出他独特的技艺和审美。“听到演奏者用我制作的京胡奏出动听的旋律,是我最骄傲的事。”贾国民说。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39或021-6351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