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分洪14万人转移 学校体育馆8小时搭千张床铺

图片ID: 9391256
图片尺寸: 2599*4000
图片大小: 4834.00 KB

上传时间: 2020-07-28 16:19:40
图片说明: 7月27日,合肥168中学体育馆二层大厅。

总说明:

就在武汉“方舱”在我们视野中消失几个月后,人们发现“方舱”又回来了,但这次却不是因为疫情,而是因为洪水,是为了安置那些舍小家保大家的群众。连日来,安徽合肥陆续启动168中学、合肥一中等学校体育馆来安置分洪转移的群众,体育馆里千张床铺排列有序,俨然成为战胜洪水的“方舱”。

7月27日下午,安徽合肥又启用一个3万亩大圩为巢湖分洪,裴岗联圩受影响范围内的8426名群众提前安全转移。这段时间来,合肥巢湖遭遇洪水,为了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合肥掀起了一场“保卫巢湖”的巨大战役,采取“上拦、下泄、边分、固堤”四项措施,有效调度洪水和开展防御抢险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降低了洪水灾害。

转移出来的群众除了动员广大群众投亲靠友外,学校成了最佳的集中安置场所。7月25日,合肥正式启动合肥168中学、合肥一中以及合肥46中三校作为汛情撤离群众安置点。

在合肥一中,只用了24个小时,原本空空荡荡的学校体育馆被1000张床铺填满,俨然成了一座“方舱”。在合肥168中学,合肥市团委招募的近百名青年志愿者及该校师生奋战8小时,临时铺设1000张安置床。

7月27日下午,摄影师在合肥168中学看到,体育馆一楼大厅里,近300个床铺排列整齐,床铺上安置的群众有的在刷手机、有的在睡觉、有的在聊天打牌。体育馆二楼大厅里,700余张床铺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等待安置群众的到来。

在168中学安置点,虽然目前不到300名群众,但设有志愿者工作室、民警工作室和医疗室,每天有50名志愿者服务,民警24小时巡逻维持秩序,医护人员也是24小时值班。此外,还有心理咨询室和儿童活动室等等,安置点俨然就是一个社区。

在168中学体育馆一层大厅里,79岁的孔德章老人和老伴静静地坐在床上休息。孔德章来自肥西三河镇木兰社区,因为蒋口河联圩分洪,提前转移到这里。说起在安置点的生活,老人十分感慨,没有想到如今安置点生活这么好,有民警守护、有医生看病、有电影看,吃喝更是不用愁。

据悉,截至目前,合肥市已主动启用9个万亩以上大圩,174个万亩以下中小圩,已蓄水15亿立方米,相当于105个西湖水量。累计转移群众超14万人,集中安置超3万人,正在安置近1万人。这也意味着,在这场洪水中,为了保护大家,有14万人舍弃了小家,他们值得我们尊敬,他们也是抗洪的英雄。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39或021-6351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