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ID:
6590016
图片尺寸:
5616*3744
图片大小:
3655.00
KB
上传时间:
2016-08-26 22:42:24
图片说明:
鸡鹿塞南门,门外有类似后代瓮城形式的建筑,为同样石块修砌,其门东向
总说明:
鸡鹿塞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磴口县(巴彦高勒)西北,狼山西南段哈隆格乃峡谷南口。峡谷贯通阳山(今狼山)南北,谷底平坦。北依汉长城,东邻屠申泽,为汉代西北部门户,扼控穿越阳山之交通咽喉。西汉置塞。塞城临崖建筑,以石砌成,呈正方形,屹立于峡口西侧。 战国末期,中原打乱,匈奴乘机南下,攻占了河南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帅率兵30万夺取河南地,把匈奴赶至阴山以北,并在这里设置了九原郡,开始修筑要塞。据史料记载,鸡鹿塞这个地方在秦朝时候就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因为这里水草丰美、最平坦的可以通过漠北的山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匈奴南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攻关卡,所以进攻通道就必须建到此处。秦末汉初,中原又乱,但无暇北顾,匈奴再次南下,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派卫青率兵10万北伐匈奴,再次夺回河南地,并将九原郡一分为二:东部地区改名为五原郡,西部地区改为朔方郡。朔方郡下设10个县,其中三个县的遗址就在磴口县境内,分别为窳浑、临戎和三封县。 大约在公园前120年左右,汉武帝在这里修建了鸡鹿塞。1963年北京大学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实地考察后确认的。他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汉代垦区》一文中对鸡鹿塞有如下一段记述:"这座石城成正方形,全部用石块修砌,每边长68.5米(外宽)。残墙高一般在7米左右,最高处残存约8米。城四角各有加固工事。城门南向,门内有石砌磴道直达城上。门外有类似后代瓮城形式的建筑,为同样石块修砌,其门东向。现在石城虽有部分倾圮,但整个形制,大体尚属完好。城内有汉代绳纹瓦及绳纹砖的残块分布。此外还有一些灰陶残片,与窳浑城废墟中所见者相同,也都是汉代遗物。根据《汉书·地理志》所提供的线索,以及上述实地考察中的发现,可以相信现在的哈隆格乃口子,就是汉代的鸡鹿塞所在。" "我们从唯一的南门进入城内,沿着石砌磴道爬上城墙,举目四望,北面崇山峻岭,巍峨壮观;山前空旷坦荡,平川倾斜。而石城以东,谷口开阔,了无遮拦,过往车马行人,一览无遗,极易扼守。石城东墙最为险要,它紧傍高台阶地边缘修筑。这阶地自谷底耸起,壁立如墙,高达18米,加上7米高的石墙,总计高达25米,如无特殊设备,则绝难攀登。城墙顶部宽约3.7米,墙基厚约5.3米。城墙四角分别向外突出2米多,状似角楼平台;如在此设伏,可监视和阻击自城下向上偷袭之敌。筑城材料尽为天然片